1、教育部审核评估核心理念、指导思想、考察重点、工作原则
核心理念: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
指导思想:
一坚持: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工作方针。
二突出: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
三强化: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考察重点:五个度
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
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
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度;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
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
五项原则:坚持“主体性、目标性、多样性、发展性和实证性”的原则,实行目标导向、问题引导、事实判断的评估方法。
2、教育部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有哪些内容?
指标体系包括6+1个项目,24个要素、64个要点。六个项目是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还有1个特色项目。
3、评估专家组何时对我校进行实地考察评估?
评估专家组将于2017年12月10日进驻我校,12月11日-14日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实地考察评估。
4、专家组进校后考察的主要形式与内容是什么?
(1)考察:各类基础设施、实验室、图书馆、网络中心、多媒体教室、体育场、社团活动场所、学生宿舍、食堂等。
(2)观摩课堂教学,学生早、晚自习。
(3)访谈:校领导、管理干部、教职员工、学生。
(4)走访:职能部门、院系、实习基地、用人单位和合作单位。
(5)查阅资料:学校汇集整理出各方面的资料。
案头材料:校历、作息时间表、学校职能部门一览表、二级学院一览表、学生花名册、教职工花名册、课程表、毕业论文清单、试卷清单、实习基地清单、就业单位清单、教学规章制度汇编、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年本科教学质量年报、专家进校访谈时间表。
支撑材料:自评报告支撑材料和补充说明,各类教学文件、会议记录、统计表、学生作业、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教学执行计划、教案、讲稿等。
(6)了解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5、我校评估中学生有哪些要求?
学生要积极参与到学校迎评的各项活动中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展示良好风采。具体来说:
(1)上课状况优良。准时上课,无迟到、早退和旷课现象;上课必须带课本、笔记本和笔,做好笔记;认真听课,杜绝随意说话、打瞌睡、吃东西、接打电话、玩手机等行为。
(2)自习情况良好。无课的同学主动到无课教室、图书馆、实验室、机房学习或自习,确保学习场所利用率高;能自觉完成作业和其他课外学习任务。
(3)行为文明、形象端庄。学生举止文明,穿着大方得体;不得将食品带入教学场所;学习场所无抽烟、乱扔垃圾、大声喧哗、打闹等现象;出入楼门、上下电梯文明礼让;就餐自觉排队,无铺张浪费现象。
(4)努力打造“文明宿舍”,做到宿舍整洁干净、无杂物堆积、被服叠放整齐等。
(5)全面了解评估知识。每位学生都要对评估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准确掌握评估的基本知识。
(6)对学校有高度的认同感。对校史、校训等有清楚的了解,知道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目标定位、优势特色和工作亮点,要有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7)在校园内遇见专家时文明礼让;专家在课堂、食堂、宿舍、图书馆等场合询问、访谈时要积极作答。
(8)了解和专家接触的各种方式。对专家进校听课、看课、抽测、座谈、就餐、走访宿舍、随机交流等要有充足的准备。
(9)对专家的提问,应对不慌张,出语慎重,回答问题能结合学校和自身实际,正面客观宣扬;对于不足要从建议性意见和加强提高的角度入手。
(10)随时准备参加专家主持的问卷调查或座谈会,配合学校圆满完成本次评估工作。
二、定位与目标
1、我校校训、校歌是什么?
校训:博学、笃行、齐志、恒德
校歌:《走向明天》
2、我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是什么?
办学类型定位:教学型院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服务面向定位:面向基础教育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培养目标定位: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科专业定位:教师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
发展目标定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服务地方能力较强的高水平师范院校。
3、我校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如何?
(1)政策激励教学
将落实教学中心地位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改革发展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先后出台了《包头师范学院教学工作奖励办法》、《包头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及管理办法》、《包头师范学院教职工攻读学位管理办法》、《包头师范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方案》等以落实教学中心地位为核心的系列激励政策,不断深化改革、激励引导。
(2)改革推进教学
学校坚持以深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改革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不断探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
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四个转变”,即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以专业教育为主转变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以结果评价为主转变为过程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分步推进课程过程性评价改革;
实施创新学分、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积极推进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行“整体设计,分段推进”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3)经费保障教学
学校坚持教学经费优先投入,逐年增加教学经费。2015年投入4017万元,2016年投入5213万元。在财务预算中设立“教学改革专项”、“改善教学条件建设专项”、“教务处专项”、“学科建设专项”、“人才工作专项”、“ISEC管理费”等专项经费,并以项目库的方式加以管理和落实,确保教学经费足额到位、用于教学改革和发展,为本科教学建设和本科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
(4)管理服务教学
学校人事部门在学校总体编制紧缺的状况下,优先保障教学管理人员需求,为每个教学单位配备了专职教学秘书。
宣传部门充分发挥校报、“包师官微”“青春包师”等校园新媒体的功能和优势,为突出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强教风学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发挥着积极的引导激励作用。
其他职能部门立足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为学生、为教师、为教学服务的宗旨,通力合作,从教学科研资源、场地、实验条件、教学设备等方面积极服务教学。
4、你了解学校的概况吗?
包头师范学院,坐落在享有“世界稀土之都”美誉的“草原钢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学校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包头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包头师范专科学校与原包头师范学校、包头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包头师范学院。2003年,又与原包头钢铁学院、包头医学院合并为内蒙古科技大学。2004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校名恢复独立法人资格。2007年,实现硕士研究生招生。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在近60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逐步形成了“博学、笃行、齐志、恒德”的优良校风,坚持面向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协调发展,融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为一体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目前设有16个二级学院、14个职能部门和4个教学科研辅助部门。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6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3665人。
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学校拥有校舍建筑面积240786平方米,固定资产70309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639万元)。现有14个实验中心(其中1个自治区级教学示范实验中心),131个校外实习基地。纸质藏书85.44万册,电子图书94.8万册,各类中外文全文文摘和全文数据库21个。拥有万兆主干、千兆交换到桌面的有线网络系统和覆盖全校的无线网络系统,网络出口涵盖中国教育科研网、三大电信运营商。
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学校现有教职工950人,其中专任教师622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包头市政府特殊津贴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1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人、第二层次人选1人;自治区“草原英才”个人2人、创新团队1个;自治区教学名师6人;自治区教坛新秀6人;包头市“新世纪人才工程”领军人才20人;包头市“鹿城英才”10人;校级“阴山学者培养计划”人选61人。
教学改革有序推进。学校积极推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完全学分制、主辅修制和双学位培养;通过ISEC项目引进了国际化课程体系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实施课程过程性评价改革,实现“四个转变”;通过校企、校地、校校联合培养,不断拓展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自治区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7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5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学校注重引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获批自治区教改研究项目7项;获得自治区教学成果奖15项。学校积极推进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先后获批为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内蒙古自治区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内蒙古足球协会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基地。
科研水平持续提升。近三年,学校教师主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5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项;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9项;内蒙古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79项。发表论文2000余篇,其中被SCI、EI、CPCI三大检索收录67篇。学报《阴山学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曾获得“内蒙古高校精品学报”、“全国民族地区优秀学报”等荣誉,被誉为“边塞学术之花”。
教育国际化稳步推进。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新西兰、白俄罗斯、波兰、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高校开展合作交流和专家学者互访活动。与美国费耶特维尔州立大学、东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合作开设了多门同步远程网络视频课程;与费耶特维尔州立大学和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
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学校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在自治区高校中最早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门机构,把“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就业、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作为学校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按照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思路,构建“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积极推进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国家级众创空间”、“自治区级示范性创业园”、“自治区级众创空间”、“包头市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包头市青年创新创业创优标兵先进集体”、“包头市众创空间试点单位”。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被《人民日报》、“央视网”、“新华网”、“光明网”、“内蒙古电视台”、《实践》杂志等多家媒体报道。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多次在全国、自治区、包头市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各类比赛中取得佳绩。同时,学校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学校设有校长奖学金等9种奖学金,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成才。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
三、教学资源
1、我校实践教学设施情况如何?
学校现有14个实验中心,其中1个自治区级教学示范实验中心;录播教室8间,微课教室10间,微格教室20间,计算机房28间。近三年,学校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220台/套,总价值2169.89万元。学校现有签约教育实习基地58个、专业实习基地73个,满足学生教育实习、专业实习及社会实践的需要。
2、我校课堂教学设施情况如何?
学校现有教学楼(馆)7座,教室444间,座位数共有16806个。其中多媒体教室134间,座位数9985个;语音室5间,座位数304个;制图室1间;画室23间;琴房151间。各类教室功能齐全,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3、我校辅助教学设施情况如何?
学校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4014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3579个(包含200个电子阅览室座位)。馆藏图书173.31万册,其中纸质图书85.44万余册,电子图书及电子期刊94.8万种;馆藏各类纸质期刊1674种,其中中文期刊1260种,外文期刊4种,交流期刊410种。开通了包括清华同方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及相应的中文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百链云图书馆数据库、读秀知识库等21个文献数据库,基本满足师生教学科研的需要。
学校建有网络信息中心,网络信息化资产额2500万元。经过2014年和2017年两次对校园网的改造,现已建成万兆虚拟双核心校园综合网,形成了万兆主干、千兆交换到桌面的网络架构。校园网总出口宽带1200M,基本满足目前学校网络数字通讯的需求。入网终端台数8000余台,注册用户数14500人,实现全员覆盖。
学校运动场馆总面积52548平方米,其中室内场馆面积11751平方米,室外体育场面积40797平方米(400米标准运动场1块,面积21000平方米;300米足球场1块,面积11000平方米;篮球场6块,面积4878平方米;排球场8块,面积2396平方米;网球场3块,面积1523平方米)。会堂和大学生活动中心总建筑面积4689平方米,可用于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4、我校教学、科研设施开放程度及利用如何?
学校多媒体教室、普通教室、录播室、计算机房等除承担日常教学任务外,对全校学生开放,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激发科研意识,专业实验室结合本科实验教学、教师科研课题、毕业论文写作等内容面向师生开放。2014-2015年,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累计2447人次,2015-2016年累计开放3834人次,2016-2017年累计开放5151人次。
图书馆每天从8:00~22:00面向师生开放,年均到馆读者超过80万人次。纸质图书和期刊全部实行开架借阅,电子阅览室的200台终端向全校师生开放。
5、我校专业建设情况如何?
现招生专业43个,其中师范专业17个,非师范专业26个,涉及文学、理学等9个学科,基本形成特色鲜明的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并存,多学科协调发展态势。
6、我校在对外合作办学、合作育人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1)与国内外高校联合培养
学校与美国费耶特维尔州立大学、北卡罗纳州立大学、波兰华沙大学、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韩国朝鲜大学、台湾远东科技大学等多所国(境)外高校签订协议或备忘录,2010年以来分别与美国东卡罗纳州立大学、费也特维尔州立大学开展了10余门同步网络视频课程,选派优秀学生到国外进行短期学分修读、单项交换或攻读学位。
目前,已有66名ISEC学生完成了国外短期学习,有12名学生完成了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硕士学位修读,13名学生正在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3名学生正在美国攻读双学位,6名学生正在进行交换学习。
同时与浙江师范大学达成交换培养协议,从2017年起每学年选派二、三年级优秀本科生到对方交换学习。目前已有19名同学完成了交换培养。
(2)与企业合作育人
为推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校先后与安博教育集团、上海杰普软件、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开展校企合作,共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5个专业,专业基础课程由本校教师承担,专业方向课程和实训课程由合作企业讲师承担,学生实习环节由企业安排,同时提供就业服务。
(3)与基础教育学校合作育人
积极与基础教育学校有效互动,以“特聘专家”的形式聘请全市中小学特级教师、优秀教师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师和实践导师。鼓励教师与中小学开展教学合作研究,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
四、培养过程
1、我校教学改革整体思路如何?
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致力于实现“四个转变”,即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从以专业教育为主转变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从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从以结果评价为主转变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变单一人才培养模式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我校在教学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学校建设了网络教学平台,搭建了录播教室管理平台、微课制作平台、微格教学平台,配合手机APP,可实现教学片段的录制、编辑、点播和直播为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学生提升教师技能提供了平台。目前,学校有多门课程实现了混合式教学。
学校鼓励教师利用开源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部分教师已经在自己的课堂中引入蓝墨云班课、微助教、清华雨课堂、分享墙、问卷星、对分易、句酷作文、全景作文等平台。
3、我校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式进行了哪些探索?
(1)教师教学方法
通过校内讲课比赛、观摩教学、相互听课等方式,鼓励教师积极思考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团队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开设基于问题的教学(PBL)、基于案例的教学(CBL)课程。教学手段方法上的改革实践也促进了教学研究项目的申报和教学成果的取得,近三年,共有7个教学改革项目获批自治区教改项目。
(2)学生学习方式
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和实践带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小组合作式学习成为学生较为喜欢的一种方式;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的能力;手机的广泛使用,使移动式学习和微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方式之一。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了学生协同合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4、我校推行课程过程性评价改革情况如何?
按照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内容综合化,考核时间全程化的原则在全校推行了过程性评价。教师对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以及各种能力、态度等内容进行评价。
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课程,任课教师可自主设计切实可行的评价方式,如口试、答辩、课堂笔记、读书笔记、作业、论文、专题报告、小组集体作业、网络试题、作品、课堂展示等。每门课程的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期末考试成绩一般不超过总成绩的40%,平时成绩不少于三种考核方式。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需双达标。
5、我校在多样化考试组织形式上进行了哪些探索?
学校在注重过程性评价的同时也不断探索多样化的期末考试形式。
2016年,外国语学院开始试点无人监考,经班级全体学生申请承诺,外国语学院考核后确立四个班级为无人监考班级。
音乐学院改革考试形式,技巧类课程以汇报表演形式评价学生成绩。2016年、2017年已经连续两年针对钢琴、声乐、合唱、合奏等课程进行了汇报演出。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了使学习内容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将编程类课程以程序设计项目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
体育学院在期末考试中采取教师考场内和视频监控相结合的方式,严肃了考场纪律,促进了考试的公平。
6、我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情况、实践教学效果如何?
学校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一体化、多模块、全过程、分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一体化;实验教学、见习、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等多个模块;四年全过程实践,一年级以基础课程的实验和认识实习为主,二、三年级以专业课程的实验和分项见习为主,四年级以集中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为主。在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文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15%,理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25%。
近三年,学生实习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受到实习单位好评。学生在华北五省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中获二等奖1项,全区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3项。自治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7项。信息技术专业类竞赛获国家级奖项6项,自治区级奖项21项。
此外,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也不断获得佳绩。2016年以来获批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24项,校级项目共40项。近三年,创新创业获得国家级奖项15项、自治区级奖项50项。
7、我校第二课堂育人效果如何?
(1)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
2015年成立了大学生少数民族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并依托基地成立了马头琴协会、蒙古象棋社、博克俱乐部、呼麦研习社、合唱团等学生社团。2015年参加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获国家级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全区一等奖8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7项,并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2)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
学校现有注册的各级各类学生社团128个,注册会员人数达7146人。通过加强对大学生形势政策宣讲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习研究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研究会、强辩军团等理论社团的指导力度,打造出一批高水平理论品牌社团。目前学生理论中心社团成员已达到300余人,是开展“核心价值观”校园巡回宣讲、青马工程培训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生力军。
(3)校园文化活动多姿多彩
通过“活力团支部”评选、团小组竞赛、“青马工程”学生干部培训、理论社团校园巡回宣讲、重大时间节点的主题教育实践等形式,提高广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
通过开展“辩论赛”、“ 超级演说家”、“百位名家进校园”、“民族团结进步演出”、“人文知识竞赛”等一大批精品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广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各学院团总支围绕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不断夯实“围绕专业,一院一品”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工程,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学院学生文化活动品牌。
(4)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成果突出
设立学生竞赛奖励专项经费,激励广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组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大学生创客协会、社会工作者协会小组。三年来,学生参加全国、自治区“挑战杯”、“创青春”竞赛,三件作品入围全国总决赛,获自治区级金奖3项,银奖2项,铜奖42项,学校也三次被授予“优秀组织单位”。
五、学生发展
1、我校学生指导与服务的内容及效果如何?
(1)学生指导与服务的内容
一是通过思政教育坚定信念;二是通过入学教育系好领扣;三是通过奖助体系励优扶困;四是通过“重点关注”解困护航;五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播洒阳光;六是依托生活社区正学树风;七是通过学业指导全程助力。
(2)学生指导与服务效果
全方位、多途径的学生指导与服务成效明显。以2016年为例,全校在校生中有6281名学生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占在校生总数48%,确定入党积极分子5312人,占在校生总数41%;132名学生获得自治区级“三好学生”称号,132名学生干部获得自治区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172名毕业生获得自治区“优秀毕业生”称号。2016年应征入伍学生60人。两位同学分别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桃李之星”提名奖。
2、我校学风建设措施是什么?
(1)通过规章制度明确导向。
奖学金评定以学业成绩优先;将学生各类评先评优、推优入党等与学生学习情况紧密挂钩;将学风建设作为先进团支部、先进班集体、优秀宿舍评选的重要考核条件。
(2)面向低年级学生明确提出“三早一晚”要求,即早起床、早锻炼、早读书,晚自习。
二级学院将“三早一晚”与专业特点结合开展特色活动,如体育学院设立“早训练”、教育科学学院聘请学生“小先生”,进行“三笔一画”训练。
(3)通过先进典型示范引领。
2016年共有226个班级申报,77个班级获评“优良学风班集体”。学校每年举办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自治区“三优”等先进事迹展,团委组织评选“身边人”、“身边事”典型,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
(4)加强检查提早预警。
各学院为加强班级学风管理,严格执行学生出勤检查制度,规范请销假制度;制订《包头师范学院学业预警办法》,对于学业存在问题的学生给予及时提醒。
(5)倡导诚信端正考风。
学校注重考风考纪教育,宣传诚信考试。加强教师监考力度,严肃考场纪律,组织校、院两级考试巡查小组,安排处级干部考试巡查,通过端正考风促进学风建设。
(6)通过校园文化活跃学风。
团学组织开展以专业拓展活动为依托,不断夯实“围绕专业,一院一品”校园精品文化活动工程。三年来,学校和各学院举办学科竞赛136场、文化素质类讲座69场、学术讲座131场。
(7)通过学术活动促进学风。
各学院组织开展“名师讲坛”、“专家讲学月”、“围绕专业,每月一讲”、“师生论文报告会”、“程序设计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等系列学术活动,提高学生学术意识与专业能力。
3、我校总体生源情况如何?
近三年,学校43个本科专业面向19个省份招生,2015、2016、2017年分别招生3257人、3275人和3280人,顺利完成招生计划。目前区内一志愿录取率保持较高水平,录取分数线高于自治区控制线,报到率持续走高,近三年报到率保持在98%以上。区外多省份录取分数线高于省控制线,录取率达到99%以上,报到率均在90%以上。
4、我校采取哪些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就业,状况如何?
一是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实施就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就业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就业工作程序;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就业创业工作人员和指导教师的培训。学校先后选派了近100人次参加国家和自治区组织的就业创业工作人员培训,2015年12月,邀请专家对承担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的教师进行集中培训,36名参训教师全部取得上岗资格。
二是加强就业指导,构建全程式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作为通识必修课列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并相应修订了教学大纲,基本实现小班教学。对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的毕业生集中培训。
三是重点开展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和促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通过“一对一”指导帮扶、重点推荐等措施,使困难毕业生和女毕业生就业率均高于学校平均初次就业率;通过集中宣讲政策,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每年有100多人通过基层就业项目招募实现了就业。
四是加强就业市场和信息化建设。每年举办各类校园招聘活动30余场次。2016年11月和2017年5月面向2017届毕业生组织了2场大型校园招聘会,参会单位分别有120多家和170多家,提供用人岗位每次达到2000多个。通过就业信息网、QQ群、微信群等多种形式推送就业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搭建了桥梁、提供了机会。
5、2015-2017学年,我校学生获奖情况如何?
(1)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情况保持稳定,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首届全国师范院校初教系统学生微课评比中获一等奖5项,在全国小学教育专业语文类师范生片段教学竞赛中获教学竞赛一等奖、二等奖;郝延超被授予包头市“全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在“华文杯”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了教学设计项目一等奖和教学技能项目一等奖;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第六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学前教育)教学技能大赛中取得特等奖1名、一等奖4名、二等奖1名;
数学科学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成功参赛奖9项;
学校代表队在第六届全区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中荣获二等奖;
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孙泽的论文《众筹模式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获评“2017年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论文三等奖并受邀参会交流;
文学院学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汉字听写大会中获得亚军。
(2)学生热爱体育活动
2015、2016两届“校长杯”五人制足球赛均有四十多支队伍参赛;男子足球代表队荣获2016年包头市“富力城杯”业余足球乙级联赛冠军,获得了2017年包头市甲级联赛资格;
在2016、2017两届全国学生啦啦操锦标赛中学校代表队均获得优异名次;足球啦啦操代表队获自治区锦标赛大学组第一名;
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女子、男子篮球队取得第四名、第六名,男子排球队取得第四名的优异成绩。
(3)学校每年举办民族团结进步暨迎新生文艺演出、欢送毕业生文艺晚会和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文化艺术活动。
“温馨五月、感恩母亲”音乐学院合唱艺术团音乐会被纳入包头大剧院2016年市民音乐会项目;
“爱乐梦想”交响管乐团承担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为包头市高校师生搭建了一个亲近艺术、提高艺术素养和感受艺术魅力的平台;
学生在2016年美丽中国?肇庆合唱周中获成人组女生合唱银奖,在第三届中国民歌合唱节上获得银奖,在第七届全国校园舞蹈展演中获得表演编导特等奖。
6、毕业生成就和优秀校友情况如何?
学校的师范类毕业生主要在内蒙古地区的中小学任教,很多学生3年左右就成为教学骨干,他们已成为自治区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师资的主要来源,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很多毕业生在政府机关、金融、文化、艺术、电子信息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就业,职业发展情况良好,许多已成为业界精英和高层管理者。
六、质量保障
1、我校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内容与方式有哪些?
学校从专业评估、课程评估、课堂教学评价、质量工程验收、教改项目检查、学生学习评价、教学单位教学工作考评等方面进行教学质量监控,通过评专业、评课程、评教学、评学习、评管理及定期开展的各类常规与专项检查,确保教学质量监控主要监控点的全覆盖。
通过各级领导、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专家、同行听课,学生网上评教、三期教学检查、专项教学检查、学生教学信息员、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等制度,形成了以“标准、运行、评价、反馈、调控”五个方面有机结合、良性互动的全程、全员、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各环节质量实施有效监控,确保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严格执行。
2、我校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制度如何?
每班选出1名学生教学信息员,通过每月一次的教学信息反馈表,广泛收集广大学生发现的课堂教学、课程考核、反馈及学生选课、听课、实验、作业、考试、见习、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学校现有学生信息员298名,共收集、统计、分析、反馈信息15000余条。
七、特色项目
1、学校“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要素
“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由“课程、实践、孵化、服务、文化”五个要素组成,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按照“五位一体”的模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课程是基础,创新创业实践是关键,创新创业孵化是平台,创新创业服务是保障,创新创业文化是追求。五个要素层层递进、循环运行,打造了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2、学校“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践成效如何?
(1)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得到了极大提升,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逐年增多。2016-2017年,1000多名学生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215名学生参加了全区第六届、第七届“创新、创意及创业”电子商务大赛;2017年,累计有6013人次报名参加全国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1793项,是自治区参赛项目最多的高校;近三年,共有5000余名学生参加了“创业大赛”、“挑战杯”、数学建模等创新创业竞赛。
(2)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近三年,学生参加国家、自治区、包头市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获得奖项160余项。
(3)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学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逐年增多,仅在学校创业园的企业有110家,带动就业人员1188人,其中带动大学毕业生就业327人。
学校先后获得“包头市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包头市青年创新创业创优标兵先进集体”、“包头市众创空间试点单位”、“自治区级示范性创业园”、“自治区级众创空间”、“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国家级众创空间”等荣誉称号。
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率先开展,不仅带动了包头市青山区、九原区、石拐区、土右旗等周边旗县区创业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为内蒙古自治区其他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特别是台湾远东科技大学校长带队两次来我校交流创新创业工作,并签订合作协议。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被《人民日报》、“央视网”、“新华网”、“光明网”、“内蒙古电视台”、《实践》杂志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